
鄉(xiāng)親困難事,壟上來幫忙,在農村建新房是一件大喜事,不過要想一磚一瓦變成小洋樓,鄉(xiāng)親們還得操不少的心,你看看,荊州江陵縣郝穴鎮(zhèn)齊心社區(qū)的閔國珍大姐就在為建房子發(fā)愁,這是怎么一回事?
新墻、新房,眼前二層小樓房就是閔大姐花錢修建的。在外人看來,能修這么大這么氣派的房子,房主肯定是樂得開了花,但閔大姐卻因為這房已經急得幾天沒睡著覺了。
原來,讓閔大姐惱火的是房子沒建好,包工頭中途就罷了工!閔大姐是個困難戶,之前住的瓦房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無法住人,兩個月前,她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來十多萬開始建新房。
閔大姐把建新房的工程包給了一個遠方哥哥,當時,就房屋的質量、以及工錢以口頭的形式進行了約定:包工不包料,每平方230元,下腳給一萬,蓋第一層給一萬,蓋第二層房再給一萬。
建房開始,作為包工頭的哥哥如期幫閔大姐建房,閔大姐也按照約定,在每個工期完工后支付工錢,可前兩天,他們倆卻鬧翻了。原來,按照之前雙方約定,墻壁粉刷完工,閔大姐就該支付一萬五千元的工錢,因為資金短缺,閔大姐希望哥哥緩幾天,沒想到哥哥就是不講情面。為此大姐與哥哥吵了一架,哥哥因此撂下沒修完的房子離開了,房子沒做好,包工頭就走了。閔大姐心里急啊,這時她發(fā)現房子有一些質量問題:房子除了房梁不正,樓頂上檁條、瓦片也蓋得亂七八糟。不過閔大姐說,這些都可以返工搞好,眼下她最擔心剩余的工程哥哥不肯完成,好好的房子就要變爛尾樓了。
各有難處 互相體諒解心結
花一大筆積蓄建個新房,換做任何一個平常百姓都是不容易的,那么,閔大姐的哥哥為何不肯把新房繼續(xù)建下去呢?這其中還有別的隱情嗎?為了化解雙方的矛盾,我們找到了閔大姐的哥哥閔紹兵師傅的家。閔師傅說作為親戚,他比別人更了解閔大姐的難處,可是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,因為他也得跟手下人發(fā)工資。而且為了工錢的事情,閔師傅多次和閔大姐溝通,但閔大姐一直不肯給錢,他才一氣之下停了工。
看來雙方都有難處,可是在記者看來,閔師傅說的比較合情合理。閔大姐難處再大,多少也要支付一點工錢,在記者的溝通協(xié)商下,閔大姐答應馬上支付三千塊錢的工錢。
考慮到閔大姐的難處,閔師傅同意先拿三千塊錢就把剩余的工程做完。閔師傅說,既然答應把房子做完,房屋修建過程中的瑕疵,他會按閔大姐的要求把房子保質保量做好。
編后:在記者的協(xié)調下,閔大姐和閔師傅最終和解這是好事,可能一開始因為工錢雙方都在氣頭上,房屋糾紛因此而且,所以說,再一次提醒鄉(xiāng)親們,遇上矛盾糾紛還是雙方要溝通,真心實意的溝通,可以換了彼此的寬容和理解。
壟上行記者曹麗萍、周貝貝報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