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湖北,養(yǎng)蜂釀蜜的鄉(xiāng)親有不少,但是蜂農鄉(xiāng)親工作的時候,一般都會戴上帽子,穿上特制的防護服,避免被蜜蜂攻擊,可是今天咱們介紹的這位河北小伙,他隔三差五地,把幾萬只蜜蜂引到了身上。
小伙子名叫王岳森,別人遇到蜜蜂躲都來不及,而他卻故意讓人們往他身上放著蜜蜂。一會兒的工夫,幾萬只蜜蜂就把王岳森包圍了起來,整個人身上好像穿了一件蜜蜂衣服,直接把一群游客嚇呆啦!
看著渾身布滿蜜蜂的這一幕,觀看的每一個人都對王岳森豎起了大拇指,稱他為高人,但王岳森卻說真正的高人另有其人,那就是他的母親陳秀英。
陳秀英說,剛才在兒子身上放了大概有4萬多只蜜蜂。為了引蜂上而兒子身,她還動用了秘密武器。
陳秀英告訴記者:”剛才為什么蜜蜂上他身上,也是一種母愛的現象,這個小盒里裝的蜂王,也就是這一箱蜂的媽媽,它為了保護它的媽媽 所以上他身上去了。“
不過讓4萬多只蜜蜂飛到兒子,這當媽的到底在想啥呢?
這看似驚險瘋狂的表演背后,是陳秀英數十年養(yǎng)蜂釀蜜、帶動當地鄉(xiāng)親致富的執(zhí)著信念。贊皇縣地處太行山深山區(qū),是著名的贊皇大棗之鄉(xiāng),有45萬畝大棗林和115萬畝山場的洋槐、荊條等蜜源植物,因此養(yǎng)殖蜜蜂成了這里鄉(xiāng)親們多年的傳統。
陳秀英從小就跟著父親養(yǎng)蜂釀蜜,多年的觀察,她發(fā)現,盡管當地有養(yǎng)蜂的傳統,但收益卻非常低,根本原因在于養(yǎng)殖技術的落后和蜂種的落后。為了把蜂養(yǎng)好,陳秀英決心下功夫學習養(yǎng)蜂技術,改良蜂種,選育優(yōu)種蜂王,她通過學習,引導蜂農采取了雙王群養(yǎng)殖的新技術,大大提高了蜂群數量和品質。而且統一包裝、統一價格、統一品牌,這樣一來價格提上去了,蜂農們的 養(yǎng)蜂積極性也高了。
不僅如此,陳秀英把養(yǎng)蜂戶們聯合起來,組成了一個養(yǎng)蜂協會,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,但陳秀英卻意識到一個潛在的危機正在慢慢向她靠近:蜂產品的質量。多年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牌子,一旦出現一丁點質量問題,肯定會一敗涂地。為此,她首先制定了嚴格的質量保障制度,不管是誰只要不能達到協會制定的自然成熟蜜標準,一律不收。
這些年來,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,蜂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,但是市場上魚龍混雜,不法商販用低價的加蜂蜜坑人,還讓原本品質好的蜂蜜受到了很大沖擊。陳秀英覺得,要想讓人們踏踏實實地買他們的蜂蜜,必須讓顧客眼見為實,于是她想到了拉著顧客進山買蜜。為了讓人們充分認識蜜蜂,還組織兒子和蜂農為游客表演人蜂合一、人蜂互動的游戲。陳秀英說,通過這種形式銷量比過去的翻一倍還要多。
為了進一步提高蜂產品的附加值,陳秀英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三層蜂箱。通過增加這樣一個繼箱,可以加速生產成熟蜜,陳秀英把這些成熟的蜂蜜帶著蜂巢一起出售,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多樣的需求,還增加了不少收入。有養(yǎng)殖戶就說,他養(yǎng)了150箱,一年蜂蜜能掙20萬。
如今,在陳秀英的帶動下,當地的養(yǎng)蜂量已經達到5萬多箱,涉及贊皇以及周邊4個縣200多個行政村,直接經濟收入上千萬元,許多貧困戶都靠養(yǎng)蜂致了富。
(河北農民頻道)
《壟上行》記者編輯報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