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春和景明,浠水縣搶抓春季施工黃金期,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為全縣春耕生產打好基礎。

位于浠水縣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蘆河村的一片高標準農田邊,無人機飛手甘凱正和同事們一起為無人機添加酸化土壤調理劑,不一會兒,十臺無人機一一升空。甘凱告訴記者,今天要為蘆河村新建的600畝高標準農田完成土壤調理劑的撒施工作。

作業(yè)現(xiàn)場,有不少村民在聚集圍觀。64歲的五組村民袁佑林一早就和鄉(xiāng)親們一起守在田邊,對于高標準農田建設,袁佑林十分滿意。他家里的4畝田,經過整改連成了片,以前農機進不去,現(xiàn)在機耕路修到了田邊,今年他打算解放自己的手腳,耕作、收割等農活全交給農機。

據(jù)蘆河村黨支部書記袁志軍介紹,蘆河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已近尾聲,堰塘清淤、土地平整與田間作業(yè)道改造等相關工作都已基本完成。這個春天,鄉(xiāng)親們就能在高標準農田里播種了。
他說:“我們村都是丘陵小田,田塊不規(guī)則,不方便耕種,所以有一部分零散小田拋荒了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后,‘小田改大田’,方便農機作業(yè),今年各家各戶都準備把田種起來。”

和袁志軍一樣緊盯無人機作業(yè)的還有浠水縣農業(yè)農村局正高級農藝師汪航。對于飛手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,汪航一刻也沒有懈怠,他一會兒望向飛馳的無人機,一會兒又看向無人機飛手手中的操作面板,指揮飛手們調整飛行軌跡以控制撒施的范圍。他告訴記者,通過無人機噴灑酸化土壤調理劑,可以補充鈣、鎂、鋅、硫等中微量元素,有效改善土壤的地力。

在浠水縣散花鎮(zhèn)柏楊村,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。幾輛大型挖機正在田邊工作,項目施工負責人奚容介紹說,散花鎮(zhèn)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涵蓋花園崗村、柏楊村、石橋村、郭畈村四個村,總面積7650畝。建設項目從2024年11月份開工,目前已經完成了50%,計劃2025年5月底完工。
在作業(yè)現(xiàn)場,浠水縣長福水稻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潘新星告訴記者,合作社有三千畝流轉的田地被納入此次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,這些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便耕作的情況。“像旁邊這塊農田,以前它是一個‘深腳田’,爛泥比較深,農機進到田容易陷進去;那邊那幾塊田面積都比較小,農機剛下去打個轉就得上來,生產效率比較低。”

潘新星告訴記者,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,現(xiàn)在農田的滲水問題已經得到解決,通過“小田并大田”的方式,以前不到一畝的小田改成了六、七畝一塊的大田,這樣既能解決機器不能下田的問題,又能提升農機的使用效率。

浠水縣農業(yè)農村局正高級農藝師汪航說,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農業(yè)良田、良種、良機、良法、良制“五良融合”的基礎,建設高標準農田,可以把過去跑水、跑土、跑肥的“三跑田”,變成了保頭、保水、保肥的“三保田”,從而提高耕地地力,改善基礎條件,提高糧食產能。
截至2024年底,浠水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2.88萬畝,占耕地面積的60%以上,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9.1%,糧食總產量達到42.54萬噸。
記者 | 傅月昊
通訊員 | 馮偉 王路港
編輯 | 祝莎莎 王芳
編審 | 朱兵
監(jiān)制 | 楊斌